查看原文
其他

东方智库丨跨界沙龙:“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风险分析及应对思路

东方智库秘书处 东方智库Orientalthinktank 2020-09-10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孙海泳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各类风险高发的领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不同制度造成的项目认知差异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执行埋下了隐患。中外政治、经济制度差异决定了东道国国内群体及全球范围内其他相关方对于“一带一路”项目的建设目的、规划、方案与发展前景存在认知和预测差异,从规划立项阶段就给部分大型项目埋下隐患。

  第二,沿线国家国内政治反对派对政党决策及其持久性形成制约,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不成熟的民主制度滋生政治腐败,反对党执政后可能清算政府的种种决策选择。如果大型项目和国家的透明度不足,项目可持续性将很可能受到冲击。

  第三,沿线国家向中国的贷款存在较大债务和政治风险。相当多沿线国家实行联邦政府制,对本国经济动员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多希望和中国签订基础协议,以主权贷款方式向中国贷款,从而给我国带来了债务风险。在此过程中,我国也常被西方国家贴上“地缘破坏”、“环境破坏”的标签横加指责或设置障碍,政治风险不断发酵。

  第四,我国在外企业面临项目所在地的社会和文化风险。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民企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缺少国内支持,中国企业往往难以应对部分项目所在地环境和突发社会风险。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了严重的族裔、宗教教派对立现象,一旦东道国出现动荡,项目很可能搁浅;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对外传播方式还存在局限,很多媒体对“一带一路”某些具体项目的报道过度渲染了其军事意义,间接带来了国外相关方的臆测和指责。

  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风险,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在项目确立、设计和布局阶段,淡化政治色彩,防范“一带一路”概念的泛化,构建更具开放性、包容性格局。

  第二,在“一带一路”大型项目的落实阶段,兼顾中国的战略需求和沿线国等相关方的长远利益和民生诉求,有效监督和提升海外项目的合规运营能力。

  第三,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进程中,进一步强化中国企业和东道国社会组织、企业、媒体、高校及非商业性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全方位促进中国与东道国民心相通。同时,加快培育能够参与海外利益维护、促进民心互通的国内非官办的社会组织,鼓励他们走出去,共同营造维护“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良好海外发展环境。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021-60850068。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东方智库秘书处

微信公众号

东方智库

Orientalthinktank

东方智库是依托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东方网打造的媒体型智库。智库立足上海,以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和融媒体的传播渠道,汇聚国内外国际问题领域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聚焦国际政治外交、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文化科创及一带一路主题等热点,建成兼具社会型决策参考、融合型观点传播、产学研社群联动的复合式平台,以提升国际议题阐释传播的质量和透明度,并推动多元而畅通的全球观点碰撞和观念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